2014年7月23日 星期三

[洞見] 牽一髮動全身: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後的亞太局勢發展

洞見版本網址如下
[亞太戰國策] 牽一髮動全身: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後的亞太局勢發展



自7月1日安倍晉三(Abe Shinzou)內閣公佈〈關於為完善國家存立與保護國民進行安全保障法制之無縫隙整備〉之憲法解釋,提出日本將修改法律制度往擁有集體自衛權(right of collective self-defense)的方向前進以來,國際間相關的議論甚囂塵上。而如同劇本已經寫好的一般,近兩週來東亞主要國家間剛好都有重要的外交互動,發表了重要的聲明。

在美國由於自身因素無力分暇在亞太地區進行「卸責」(buckpassing)之際,日本解除集體自衛權的措施不僅符美國當前的利益,也能將容易地將日本納入其「再平衡」(”rebalance”)的亞太戰略當中。針對日本的出擊,各國會如何與日本互動、有什麼的反應呢?日本又會如何推行其對外戰略呢?各國所追求的戰略利益一致與否呢?這樣又會對整個亞太局勢造成何種影響呢?

本文將集中討論包括1) 本月初的日朝協議;2) 3日到4日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南韓的國事訪問;3) 7日到10日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訪問澳洲;4) 9日到10日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U. S.-China 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及相關後續言行的效應及其可能帶來的影響。期間,包括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訪中、習近平訪問中南美洲、美印戰略會談等之效
應不全然與亞太局勢發展有關,本文擬不納入討論。

日朝協議:日本部份解除對北韓的制裁

就在安倍提出憲法解釋的當天,日本和北韓代表在雙方位於北京的大使館展開會談。北韓方面針對日本當局相當重視的「拉致問題」表示,為了調查相關事宜北韓當局內部已經組成特別調查委員會,並就委員會的組織、負責人、權責等向日方說明。日本方面則希望北韓政府能給予特別調查委員會足夠的權限調查,也希望北韓方面就國際上要求其停止飛彈試射、遵守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等要求有正面的回應。7月4日,北韓當局透過朝鮮中央通訊社(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對外宣佈此特別調查委員會的相關內容。

針對這次日朝協議北韓方面的回應,安倍內閣在北韓公佈特別調查委員會的當天召開內閣會議討論,並於次日宣佈部份解除對北韓所實施的制裁。其具體內容包括下列三點:1) 在人的往來方面,原則上解除北韓人入國的限制,也解除日本人前往北韓的「自肅」規定,但是受聯合國安理會決議限制出境的人不在解除範圍內;2) 在金融匯款方面,需申報之匯往北韓的匯款由現行的300萬日圓調升為3000萬日圓,前往北韓所能攜帶的金額也從現行的10萬日圓調升為100萬日圓;3) 恢復日本對北韓的人道援助,也恢復允許北韓船隻為運輸援助物資停泊在日本港口。

90年代到00年代初期,日本是北韓主要的貿易夥伴與援助國,日本境內也有以「在日本朝鮮人總聯合會」(Chongryon)為中心的親北韓人士向北韓提供大量匯款與物資。後來因為金正日(Kim Jong Il)親口承認曾非法綁架日本人至北韓,使得「拉致問題」正式浮上檯面,加上聯合國安理會就北韓試爆核武、試射飛彈等因素,日本開始制裁北韓,使兩國關係惡化,北韓頓失主要外匯與援助來源,也讓兩國邦交正常化的會談原地踏步。日本此舉可望重啟停頓已久的兩國邦交正常化會談與「六方會談」(Six-Party Talk)。

習近平訪韓:對象是日本?是北韓?還是招商大會?

雖然說7月3日到4日之間習近平的訪韓是為了回應南韓總統朴槿惠(Park Geun-hye)去年訪中,但是舉辦在日本宣佈擁有集體自衛權的時間點,自然讓不少媒體學者有所連想。在會前,不少媒體學者一般認為焦點會放在如何回應日本、朝鮮半島問題以及兩國經貿往來三個主要議題上,但是結果卻讓不少分析家失望。

兩國最後發表的聯合聲明上,針對日本議題隻字未提。對於朝鮮半島問題也只是老調重彈地談到,兩國堅決反對朝鮮半島核武化,希望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有利條件,中國方面則支持南韓對於改善南北關係的努力以及朝鮮半島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習近平在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的演講中,則大談未來兩國合作應該努力的方向和中國在對外關係上的良好意圖,但是卻意有所指地提到,中韓兩國雖然在政治體制上有所差異卻有一個共同的歷史敵人──即日本帝國主義。

和政治議題上的了無新意相比,習近平此行在經濟上收穫卻相當地豐碩。中國此行的代表團中除了有大量的商務代表同行外,在4日舉辦的中韓商務論壇上也有近200位的南韓的商界代表同行,簽訂了四項高達70.5億美元的合作計劃。此外,在3日兩國簽署貨幣直接交易的協議後,中國人民銀行次日就宣佈授權交通銀行的首爾分行作為人民幣業務的清算銀行。兩國次一輪的FTA談判也在習近平訪韓後一週再度展開。

雖然說習近平此行最主要的收穫是在經貿合作方面,但是這並不代表兩國不關心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習近平在首爾大學的演講中特別強調兩國擁有日本帝國主義此一共同敵人,暗示著雙方不會坐視日本未來進一步的影響力擴張。而從南韓國會後來譴責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來看,縱使日韓同為美國的同盟國,但兩國對於未來亞太局勢的構想,存在一定小程度的歧見。

安倍訪澳:艾波特四月訪日的延續

澳洲總理艾波特(Tony Abbot)自去年9月上任以來,致力於加強澳洲與日本之間的關係,同時支持日本在亞太事務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也支持日本擁有集體自衛權。這次安倍訪澳簽訂了等同於FTA的「經濟合作協議」(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及「防衛裝備品‧技術移轉協定」,均是延續兩國近期來的合作內容。

安倍在澳洲國會的演講中,提到兩國簽訂EPA與「防衛裝備品‧技術移轉協定」的「特別關係」的新開展,日本希望和同樣重視和平、自由主義及民主的澳洲加深合作,依照國際法維持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海上運輸線之暢通。另外也提到日本正在打造全新的國防法律體制,其目的是希望在「積極和平主義」的旗幟下促進區域秩序的國際法治化。

在兩國所發佈的共同聲明中,提到兩國未來會在石炭、天然氣和航太情報技術上有進一步的合作,除了加深目前的經貿往來外,也期望TPP和RCEP等區域性經濟自由化協定即早締結。在區域局勢方面,兩國樂見美國亞洲「再平衡」的戰略,未來也會加深三國間的戰略合作;在海洋議題上則希望各國遵守《國際海洋法公約》的規範,不樂見任何一國片面改變南海和東海現狀。安全議題方面,除了兩國會深化軍事交流外,艾波特也表明支持日本取得包括集體自衛權在內的合乎聯合國規範的自衛能力。

艾波特的澳洲政府是亞太地區美國以外最支持日本擴大其亞太影響力和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國家,原因在於,在澳洲的「印度‧太平洋戰略」之下,澳洲不樂見此區域的未來由少數大國(特別是僅美、中兩國)決定,而希望有更多的行為者能參與其中。日本區域影響力的擴大與不僅符合澳洲的戰略構想,兩國進一步的軍事交流不僅在實質上有助於澳洲的二代潛艇計劃,也有利於澳洲加強其區域影響力。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缺乏共識的對話

7月9日到10日間,北京舉行了第六輪的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雙邊投資議題上,中美雙方共取得了90餘項的成果,為簽訂雙邊投資協定奠下了重要的基礎,這將有助於中國舒緩肇因於國內游資過多,大量投入房地產、珠寶、礦石市場所間接導致的社會不穩定。但是在戰略議題上,雙方大多重申各自的立場,或是保持在既有架構內的交流,並沒有特別的突破。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開幕式中習近平所發表的談話。他提到未來中美關係的建立是一項前所未有的事業,不存在既有的模式可供參考,因此雙方應該透過多方面的溝通和合作來建立關係,不應為一事所惑、一言所擾。在東海和南海議題上美國刻意支持和中國意見相左的國家方面,習近平表示,兩國應該平等相待並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不將自己的意志和模式強加於對方上。與會的美國國務卿凱利(John Kerry)對此的回應則是:「我們已下定決心選擇和平繁榮與合作的道路,甚至是競爭的道路,但不是對抗。」

中美兩國在經貿議題上的合作並未有助於改善兩國在戰略議題上的歧見。11日美國國防部長黑格(Chuck Hagel)與日本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Onodera Itsunori)會面時,前者表達美國政府對日本新憲法解釋的支持立場,並期望在年底前完成「美日防衛指針」的修訂,讓日方能更全面地參與彈道飛彈防禦、反擴散、反海盜、維持國際和平任務等更廣泛的軍事活動。同一天,美國助理國務卿福克斯(Michael Fuchs)則在學術研討會上提到為避免南海爭議加遽,美國方面希望各方能1) 不再奪取島礁與設立前哨站、2) 不改變南海的地形地貌、3) 不採取針對他國的單邊行動,被解讀是衝著中國而來的。

雖然美、中在日本解禁集體自衛權的立場相左,但是這並不影響兩國摸索如何建構新型態的大國關係之努力,也因此雙方尋求先在有共識的領域中合作。對於雙方有歧見的部份,兩國也都聲明了各自的立場,靜待未來的進一步協商和局勢發展。兩國雖然有各自的利益與戰略盤算,但也都很清楚中美間的對立將會不利於區域乃至全球的和平發展與繁榮,故會避免之。

評析:各方均懷鬼胎、城府甚深

在筆者概要地整理出最近亞太地區主要國家之間的互動後,相信各位讀者應該覺得各國之間彷彿都在高來高去,並沒有達成太多具體的共識,各方各自丟出一些議題、一些立場看法,然後「讓子彈飛」,靜觀局勢的變化。以下筆者試圖以國家為單位,簡要地說明各國的利益盤算與考量。

美國:歐巴馬(Barack Obama)政府雖然提出了「重返亞洲」的口號,但是面臨力不從心的問題,包括1) 伊拉克、以巴衝突、敘利亞內戰等因素讓美國無法順利地由中東地區抽身,導致目前美國外交的重心仍在此區域;2) 歐巴馬對於內政議題的熱衷與熟悉程度大於外交戰略;3) 財政問題等。這些導致目前美國在亞太戰略上是扮演「軸心」(”pivot”)的角色,利用其亞太盟國來達到「重返亞洲」與「再平衡」的戰略目標。也因此,美國樂見日本取得集體自衛權、樂見日澳進一步軍事合作,因為這些都讓美國不用付出多餘財力、軍力而仍可達到其目標。剩下要努力的,就是思考如何與中國建立大國關係。

中國:中國所陷入的困境在於,「領土主權/戰略利益」和「經濟利益」兩者間應該如何進行權衡?在與中國不涉及具體主權/戰略利益的中韓關係和中美投資合作上,中國可以輕易地達成許多共識與進行讓利,但是在面對涉及領土主權/戰略利益的東海、南海、日本擴大其對外軍事交流、人權等議題上時,中國則彷彿不惜損失經濟利益地希望保全前者。未來中國在不同議體領域中將在兩者間做出何種程度的權衡,將會是未來值得觀察的重點。

日本:邁向「國家正常化」,可以說是安倍政府在戰略議題上的最主要目標,為此日本希望可以突破過往和平憲法的拘束,希望能與其他「正常」國家一樣享有合乎國際法規範的軍事交流、軍事合作、個別與集體自衛的權利。此外,日本也希望擺脫過往給其他國家只是「經濟大國」的印象,希望在亞太地區成為政治、經濟等各方面都有影響力的主要國家。日本此舉為陷入中東泥淖與財政問題的美國所樂見,因為這樣能分擔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責任,故支持日本往這個方向發展,也不可避免地挑戰到中國近20年來所建立起的影響力。

南韓:筆者認為,南韓當前最主要的國家目標是要協助南韓企業拓展其海外市場,這可從本次中韓商務論壇中南韓企業的積極參與,以及南韓企業近年來努力開拓歐洲、亞洲市場看出端倪。雖然和美國維持同盟關係,但是南韓僅視美韓同盟為協助抵禦北韓的手段,並不會因此積極地投入美國「再平衡」戰略當中。和日本之間雖然存在歷史問題和獨島/竹島(Dokdo/Takeshima)主權爭議,但並不因此阻礙兩國間的正常交流,如南韓最近為了重啟「六方會談」便派特使至東京協調等。

澳洲:澳洲的主要戰略目標是希望維持區域的和平與繁榮,以進一步促進其對外貿易和反映其國家利益。也因此,和同樣重視海上運輸線暢通的日本可說是一拍即合,而剛好日本也能提供澳洲目前所需要的潛艦技術,兩國方有密切往來。不過這不代表澳洲將會「選邊站」,反而希望各方能以和平的外交手段來解決任何型式的衝突,以利澳洲在亞太地區之發展。

北韓:在各國不再任意隨北韓行為起舞之際,其過往所採取的「戰爭邊緣外交」(brinkmanship)策略正在逐漸失效,故必須尋求突破口,而這突破口正是同樣目前也與中、韓、俄關係處不好的日本。「拉致問題」並不涉及政權存續、核武飛彈等北韓所重視的核心利益,妥善處理的話不僅能改善對日關係,更能重啟兩國間的經貿往來、金融交流與物資援助,這對北韓而言是更為重要的。對日關係的成功改善,也可成為供其他國家參考的樣本,吸引其他國家與北韓重啟雙邊或多邊交流。

由此可知,各國的盤算往往不僅止於表面,其背後有更深層的考量。合作的國家之間可能追求完全不同的目標,關係不佳的國家之間所追求的也不完全相斥。在亞太局勢各方「均懷鬼胎、城府甚深」的情況下,更應該思考的是,我國能夠其中擬出何種方案與政策方向以獲取最大利益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