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影評] 大藝術家

片名:大藝術家(The Artist)
年代:2011
導演:Michel Hazanavicius
主要演員:Jean Dujardin(George Valentin)
     Berenice Bejo(Peppy Miller)

老實講,我對早期所謂的經典電影涉獵得很少,對於默片更只有停留在卓別林電影的印象。在現在特效相當地華麗、劇情愈寫愈複雜,強調感官視覺享受的年代,竟然有一部逆向操作還奪下奧斯卡、金球獎、法國凱薩獎等多項大獎的黑白默片,自然會引起我的興趣。只是我必須承認,剛開始的前十分鐘我出戲得很嚴重,不僅是畫面,連節奏上都很不習慣,甚至一度想放棄它。

這部的劇情其實相當地簡單。主角George Valentin是1920年代的默片明星,在一次電影首映結束巧遇當時尋求在電影演出機會的Peppy Miller,後來他們有機會在一部默片中合作,Valentin給了Peppy一些建議,也鼓勵她參與電影演出。可是當時遇到有聲片剛推出的年代,Valentin不願意參與有聲片的演出,於是自拍自製了一部默片,但是完全不是有聲片的對手。同時,因為經濟大恐慌導致破產,老婆也跟他離婚,使得他瞬間成為一文不值的人,活著過去自己默片明星的光環下,靠典當渡日。同時,Peppy由於參與有聲片的演出,瞬間成為巨星,也一直不乏追求者,但是心中一直惦記的Valentin對她的賞識之恩。

Valentin在一次心情低落之時,放火不小心把自己房子給燒了。Peppy知道這消息後馬上把他接到自己家中去靜養,然後說服導演讓Valentin也能參與新片的演出。看到劇本的Valentin覺得自尊心受挫,準備逃離Peppy家時意外地發現到一間擺滿他賣掉東西的房間。原來Peppy在拍賣會上把Valentin東西都買回去,這讓Valentin驚覺過去這一陣子都是靠著Peppy才存活下來的。自尊上受不了打擊的Valentin返回已經被燒燬的住家準備自殺,被及時感到的Peppy給阻止。電影最後在Valentin和Peppy完美的踢躂舞配合下結束。

這部片不僅是採取了黑白默片的型式,採用了傳統的三幕劇結構(主題介紹、遭遇挫折、解決困難),更還使用了1.33:1的阿公級比例來拍攝,可以說是全面地向黑白默片致敬。此外,片中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拍攝的場景是在大型佈景之下(那假假的感覺很真實),每一幕的時間停留得也較長,不會像現代電影中會有頻繁地切換場景或鏡頭。不過裡頭還是有採取有聲片的技術在裡頭,還採用得又都很有意義。

這部片內容上真的沒有特別之處,但是更因此顯現出演員與導演的功力。Michel Hazanavicius在現代可以指導出完全不靠台詞,只以表情和動作來呈現演技、劇情與角色個性,其功力真的相當厲害。同時整部看完後,飾演Valentin的Jean Dujardin也讓人印象極為深刻。不論是從一開始的意氣風發,中間面臨問題時的愁困,到後來放棄自我的絕望表情都相當地到尾,完全是把Valentin這個角色給演活了。其他像James Cromwell飾演的司機Clifton和John Goodman的導演也都令人印象深刻。相對之下,Peppy這角色似乎因為心情上的轉折少了一點,但是從頭到尾甜美的表情還是讓人覺得她很美。

劇情固然老梗,但是卻也從其他地方表現出這部片的用心。首先是在使用有聲片技巧的部份,一次是出現在Valentin發現自己聽不到聲、自己也發不出聲音的惡夢中(這段在電影中是觀眾聽得到物品的配音但是還是聽不到人的聲音);另外一次是最後一幕跳踢躂舞時整段都是用有聲片拍的,象徵主角完全進入有聲片的新時代(同時也顯示出主角英文的法文腔好重XD),我覺得都很有意義。另外,劇情中Valentin和Peppy一個是向下走、一個是向上走,我覺得倆人後來在片場樓梯上相遇的那段很有意思,Peppy在上興高采烈地與站在下面消沉的Valentin聊天,後來Peppy樓梯向上走而Valentin往下走,那邊可以說是倆人命運最大的分水嶺。

男主角無法接受新改變,在於其自尊心做祟,他曾向導演說沒有人會付錢來聽說講話的。但也正是因此讓他後來過得很慘。這種高傲、不變通加上大男人主義的角色設定感覺蠻八股的,但是其實現實生活中這種人也時有所聞。對於這些人而言,拉下身段接受改變確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若非有重大的因素或事情發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變的。

圖片來源:http://pic.pimg.tw/allen201242002/1329989123-3818946593.jp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