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旅遊] 2010金門遊

2010的夏天,為了要去看當時在上海的世博,策劃了一次走小三通的十天自助旅遊。路線為台灣→金門→廈門→上海→廈門→金門→台灣。割捨了直飛的路線而選擇走小三通的路線,除了可以堆在金門和廈門兩個點停留之外,飛機票錢加起來一個也省了近4000多元,剛好可以補貼到在金廈兩地的遊玩交通費。當時由於在廈門只完整的一天(有一天只是路過),上海當時有是以逛世博為主,因此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在金門前後的三天兩夜。

當時在金門住的是「金馬玉堂古厝民宿」,位於金寧鄉的后湖村內。從機場搭計程車過去大約十五分鐘不到,由金城的公車站也有公車可以到村子口。



值得一提的是,村莊內的門牌號碼不是按照順序排列的,因此當初在找這間民宿時,就跟上圖一樣流浪了很久才找到的XD


安頓好之後回到金城鎮公車站,先在那邊有名的榕榕園牛肉麵吃午餐後,就開始金門的探險之旅。

第一站先來到莒光樓。


莒光樓當初是為了表彰金門歷次戰役英勇官兵之事蹟,並揭示「毋忘在莒」訓示所建所興建,於民國42年秋完工。樓高三層,為仿古的宮殿城樓形式(民族形式)建築,頂樓題額「莒光樓」三字,為大二膽之役戰鬥英雄賴生明所書。由一個小卒起家的戰爭英雄進行落款,更藉此提示了保家衛國不只是將領的職責,也是金門軍民百姓的任務。

在這裡我們也借了腳踏車。在金門縣內主要的觀光景點中都可以借用腳踏車,金門國家公園也規劃了許多的腳踏車道供大家可以使用,是相當方便的措施。不過唯一的缺點是,金門很多地方的路其實是有微微的坡度,特別是上坡時,所提供的偽變速車並不是特別好騎。這點可能要斟酌一下。



第二站來到的是建功嶼。


建功嶼顧名思義是一座在金門外海的小島。如上圖可以看到,在海水退潮可以步行走過去,左方是望著廈門的鄭成功像,右方則是當年國軍為了防止共軍由浯江溪長趨直入金門所設立的W038據點。目前雖然已經廢棄不用可以進去參觀,但是由於定期有人去清掃,因此環境相當地清潔。




逛完這一帶後,沿著金門高中一帶,在巷弄中隨意地穿梭了一陣子後才又回到金城鎮中心。




晚餐時間來到了金門模範街。這邊在鄭成功時代是校兵的地方,清朝時期則把總兵府設在這邊。後來到了1925年將這個地方改建成為仿日式的同時擁有西式和閩南式建築的地方。


裡頭還有一個有「台閩第一坊」的邱良功母節孝坊,這可是嘉慶年間就存在的喔!


以孝節坊為中心,這一帶有許多可以吃的攤販和店家。其中蚵爹、鹹粿炸和額蚵仔麵線都很不錯。不過我最推薦的還是當地的肉羹湯,這邊的肉羹和本島白色的不一樣,偏肉色也比較小塊,但是羹湯喝起來很清爽,相當地棒。



當天晚上來到了金門鎮總兵府。這裡就跟大家平常印象中的衙門相當類似,裡頭也展有一些和金門有關的文書,也有兵器、士兵、地牢等的展示和模型。值得仔細參觀。




從廈門回到金門後的隔天,又展開了第二天的旅行。

首先是去參觀了幾個古金門城的城門,包括北門和東門。其中北門所遺留的部份還相當地完整,依稀還可以感受到當年「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地名由來之威。



接下來來到的是古崗樓和古崗湖。




湖本身是座半天然半人工的湖泊,舊稱古坑。這邊的景色深受蔣中正的喜愛,因此由淡水的藝術家莊武男先生負責,將湖北邊的墓園給拆除整建成現在的古崗樓,於民國53年完工。此外,這邊也有發現明朝魯王的墳墓與題字,更令這邊增添許多歷史文采。

下一站來到的則是雙鯉古地。這邊除了舊村莊部落和關帝廟之外,還有一個生態保育的展館。


這座雙鯉古地關帝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期間雖然經過數次整修,但是其樣貌大致不變。而這座關帝廟最大的事跡就是,在八二三砲戰期間周圍落彈無數,唯獨這座雙鯉古地廟貌毫髮無損,鎮守在雙鯉湖之前。


雙鯉溼地自然中心則是金門這邊少數的生態展示區。除了解說當地的地形地貌之外,也介紹了這邊的生物與植物方面的生態。保育中心四周更有漂亮的荷花池,裡頭有許多鳥類和魚類棲息其中。


沿著湖畔走,景色也是相當不錯的。



最後一站來到的金門的慈湖(不是大溪的喔XD)。慈湖本來與雙鯉湖相連為一片內海,不過當年國軍在南山及湖下間築一道長達550公尺的慈堤,使其成為金門最大的鹹水湖,且與海相通。這邊遭周有許多自然的樹林,也不時可以看到水鳥在這邊,是風景相當棒的地方!



最後不得不順帶一提的就是金門和廈門之間交通的水頭碼頭。這邊每天都有幾十艘的船往來金廈兩地,裡頭也有一個免稅商店。廈門當地對於這間店所販賣的煙酒相當有興趣,如長壽和金門高粱等。雖然廈門當地也有合法販售這些商品的店,但是都加了關稅,因此從台灣過去的遊客如果自己帶過去的話,一出廈門東渡碼頭的海關就會有人上前來和你買,通常是原價(以台幣付給你)再加上一點小費(用人民幣付)。當時我們就這樣賺了100元人民幣,剛好貼了在廈門一整天的花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