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

[洞見] 反韓情結:井底之蛙的微笑

洞見版網頁


在甫結束的九合一地方大選中,各個政黨與參選人為了行銷形象與政見,紛紛推出了許多競選廣告。當中,一則由中國國民黨所製作的廣告特別引起許多人的討論。一名穿著韓服的女性,面帶一抹微笑,旁白則講述道「韓國說:『謝謝,謝謝民進黨在立法院擋下法案……謝謝台灣,慢慢來』」,之後廣告更直指民主進步黨在立法院中阻擋法案,讓韓國得以同中國簽訂FTA,並為之竊喜。
這則廣告利用台灣人近幾年來所懷有的「反韓」心態,並將在野黨打成「韓國同路人」的形象,其選舉戰略考量之目的不言而喻。姑且不論這則廣告對日後的台韓關係有何影響,以及是否會影響韓國旅客來台觀光的意願,筆者更想探究的是製作這樣內容的廣告背後所蘊藏的心態是什麼?而這樣的心態又跟現實有多大的落差呢?

2014年11月5日 星期三

[旅遊] 2014首爾行 Day 1 & Day 2

Day 1

這是我第一次到韓國去玩,所以就先走初學者路線,也就是首爾市內的一些著名景點走走逛逛。

2014年10月3日 星期五

[洞見] 雨傘革命:挑戰ㄧ國兩制

洞見版網頁

隨著在香港的抗議活動日益升高,外國媒體利用民眾撐傘阻擋港警使用催淚彈與胡椒水的景象,取了個「雨傘革命」(”Umbrella Revolution”)的稱呼。稱其為「革命」或許言過其實,但是這樣的稱呼某種程度反映了西方世界對於香港抗爭活動中,追求「民主、自由、人權」價值之重視,將其與其他相似的活動並列。

究竟香港人所爭取的是何種權利?中共所採取的態度與策略又是什麼?這又跟台灣有什麼樣的關係呢?本文擬從政治制度與法律文件的角度切入,思考「一國兩制」真正的內容為何,協助讀者了解香港與中共中央之間的關係。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旅遊] 2014阿里山 + 奮起湖小旅遊


能看到這麼漂亮的日出,基本上這趟行程就相當值得了!但是,這在一趟行程背後,卻因為我的疏忽差點給搞砸了......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洞見] 「武力行使新三要件」:日本國防政策的新變革

洞見網頁版
[新聞導讀] 「武力行使新三要件」:日本國防政策的新變革

6月29日,一名男子在新宿街頭的天橋以自焚的方式,表達對安倍晉三(Abe Shinzou)政府將承認集體自衛權政策之抗議。這則新聞在日本國內並未引起主流媒體的大肆報導,但是卻引發的國際媒體的關注。究竟什麼是「集體自衛權」?而日本國內為何會有反對「集體自衛權」的聲浪呢?這又將如何影響日本的對外政策呢?本文將以前述三個問題為出發點,為各位說明自1981年以來,日本最重要的國防政策變革。

2014年7月2日 星期三

[洞見] 「印度‧太平洋戰略」下的澳洲亞太戰略

洞見網頁版
[亞太戰國策] 「印度‧太平洋戰略」下的澳洲亞太戰略

大部份學者與媒體在討論亞太地區的國際關係時,通常一定會納入美國、日本與中國這三個主要國家的互動。近年來由於南韓經濟影響力與軟實力的崛起、北韓的飛彈與核武威脅、東南亞國家協會(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以下簡稱「東協」)作為區域整合重要推動者重要性的提升,以及印度的「東望政策」等,不僅使得亞太地區具有影響力的行為者增加,也讓區域內的合縱連橫關係更為複雜。

但是在眾多討論當中,學者與媒體往往會忽略澳洲的重要性。澳洲向來自我定位為「中等強國」,在對外關係上以多邊主義和經貿合作為主,戰略方面則以《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ANZUS Treaty)為中心,維持和美國間的同盟關係。近年來,隨著亞太經濟力量的崛起,澳洲開始在認同上有所蛻變,將其位於大洋洲的地理因素由「距離的恐懼」(tyranny of distance)轉化為「鄰近的期待」(prospects of proximity),積極投入亞太地區,成為區域內的重要行為者之一。

本文以澳洲2013年5月所發佈的《國防白皮書》以及同年9月上任的自由黨(Liberal Party of Australia)艾波特(Tony Abbott)政府之亞太政策為中心,為讀者們簡介澳洲未來希望在亞太地區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2014年6月30日 星期一

[影評] 秘書長萬萬歲

片名:秘書長萬萬歲(Viva la libertà)
年代:2013
導演:Roberto Andò
主要演員:Toni Servillo(飾Enrico Oliveri & Giovanni Ernani)
     Valerio Mastandrea(飾Andrea Bottini)
     Valeria Bruni Tedeschi(飾Danielle)


圖片來源:http://www.frameworkonline.com/festivals/FIFM2014/4-Vivalaliberta.jpg

2014年6月18日 星期三

[日劇] 遲開的向日葵

相較之下,我是一個比較愛看推理警匪或是改編日劇的人,對於原創的以家庭、親情、友情為主的日劇向來興趣比較少(Orange Days可以算是部例外)。也因此,當初找到這部日劇來看的時候,純粹是抱持著想稍微換一下口味而這部卡司又不錯的心情看的。只是沒想到這部讓我心中產生了許多的共鳴,可以很順地一集一集接下去看。

圖片來源:http://ext.pimg.tw/cawajohn/1380691023-1973995686.jpg

2014年6月17日 星期二

[影評] 「哥吉拉(2014)」與「哥吉拉(1954)」

從小我相當愛看日本的特攝片,其中鹹蛋超人跟哥吉拉更是我的最愛。哥吉拉系列則是從1991年的「六度空間大水怪」開始看,另外還有「ゴジラVSメカゴジラ」以及「恐龍帝國」都是小時候的回憶,也從錄影帶中看過更早的系列。也因此美版的「酷斯拉」當年上映時,我也曾滿懷著夢想去看的,畢竟用特效可以把這隻神獸演繹成什麼模樣,光是用想像的就很興奮了!只是最後在電影院看完之後,我只覺得「酷斯拉」不是「哥吉拉」,這根本不是恐龍而只是一隻巨大化的鬣蜥,而後半段那些小酷斯拉根本就像極了侏儸紀公園中的迅猛龍......

長大了以後,就算知道日本還是有在拍新的「哥吉拉」,但是卻也沒有特別的心情想特別去看了,一直到看了「環太平洋」之後,才又燃起了對巨大機器人和大怪獸電影的熱忱。題外話,我高中是超級機器人大戰系列的超級愛好者,「環太平洋」中那超級系的機器人真是怎麼看怎麼嗨!

2014年6月5日 星期四

[洞見] 從不微笑的國王:皇室對現代泰國政治的影響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泰國近來的政治動蕩與軍人政變,令世人又關注起東南亞這個唯一沒有被殖民過的君主立憲國家的民主發展,議論這是否又是另一個政治循環的開始。同時,泰國皇室所扮演的角色也引起各界的關注:究竟這是個僅具虛位國家元首性質的角色,抑或是位積極扮演政治角色的君主呢?

由於泰國刑法112條中的「忤君罪」(lèse majesté),因此不論是學術上或是公開場合中對於泰國皇室的批判性討論是不被允許的,故長期以來對於泰國皇室的政治參與及政治影響力僅止於臆測與傳言。但是隨著維基解密(Wikileaks)中美國外館資料的外流,許多這些臆測獲得不同程度的證實,也得以讓我們管窺泰國皇室的政治影響力以及其未來可能的發展。

2014年5月16日 星期五

[洞見] 邁向「強大日本」:安倍經濟學與安倍主義下的日本外交關係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亞太戰國策] 邁向「強大日本」:安倍經濟學與安倍主義下的日本外交關係

安倍晉三在201212月回任日本首相之後,國際上普遍認為其對外政策將會採取更為右翼甚至於「軍國主義傾向」的路線,而從2013年以來也確實看到日本在日美同盟的前提下,積極與東協各國、印度、澳洲等國發展進一步的外交關係,引起所謂「圍堵中國」的議論。同時,在「安倍經濟學」的指導下,日本經濟在貨幣貶值有利對外出口的情況下似乎得到好轉,也更為積極地擬訂對外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談判。安倍政府一改民主黨政府的作為,改採積極進取的政策作為,其實與安倍晉三的「強大日本」戰略有密切關係,其終極目標是希望提升他心目中的「美麗之國」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並重新擦亮日本經濟大國的招牌。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電影] 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

片名:往復書簡:二十年後的作業(北のカナリアたち)
年代:2012
導演:阪本順治
主要演員:吉永小百合(川島春)
     柴田恭兵(川島行夫)
     森山未來(鈴木信人)
     滿島光(戶田真奈美)
     勝地涼(生島直樹)
     宮崎葵(安藤結花)
     藤本七重(小池榮子)
     松田勇(松田龍平)

圖片來源:http://cdn-ak.f.st-hatena.com/images/fotolife/d/duran3616/20121117/20121117145212.jpg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洞見] 飛彈連發的北韓:兼談金正恩的國家戰略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亞太戰國策] 飛彈連發的北韓:兼談金正恩的國家戰略
對讀者們而言,北韓是什麼樣的國度呢?是個動輒使用核武和飛彈向各國進行恐嚇勒索、窮兵黷武、人權狀況極差、國內經濟瀕臨崩壞、封閉的世襲共產國家嗎?這些只是北韓的一個面向,而且是西方世界刻意創造出來的面向,正如同薩伊德在《遮蔽的伊斯蘭》形容西方世界如何利用媒體妖魔化伊斯蘭國家一樣,北韓的這種形象也是在近幾年才出現的。


各位或許很難想像,在1970年代末期以前北韓的經濟水平是高於南韓的,在當時還被日本人稱為「地上樂園」,當時還有大量的在日朝鮮人返回北韓。北韓可以說是東亞地區經歷了冷戰東西對抗、共產世界中蘇對抗,見證了盟友背叛與條約不被履行的例子。在任何處理北韓議題的多方談判中,東亞地區所有的重要行為者──美、中、日、南韓、俄等均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這一方面是冷戰下分裂國家的遺緒,二方面也是一個國民平均生產毛額不過1500美元的國家利用其巧妙的外交手段操作下的結果。

亞太地區的戰略是多麼地錯綜複雜,從北韓一個國家的運籌帷幄和相關國家的焦頭爛額便可窺知一二。作為「亞太戰國策」專欄的第一篇文章,就讓我們從亞太地區的「熱點」開始看起!

[電影] 傳奇42號

片名:傳奇42號(42)
年代:2013
導演:Brian Helgeland
主要演員:Chadwick Boseman(Jackie Robinson)
     Harrsion Ford(Branch Rickey)
     Nicole Beharie(Rachel Robinson)

2014年4月10日 星期四

[日劇] Going My Home

記得當初這部日劇要推出的時候,主打的是這部是山口智子自「長假」以來第一部主演的日劇。可是在播出以後卻收視率相當地悽慘,我身邊的人也幾乎沒有人在看或是在討論這部。他不是近來很夯的推理劇、醫療劇或是討論愛情的日劇,而是一部探討親情的日劇。而且其中的探討讓人覺得相當地貼近到,彷彿這是有可能發生在你我周邊與家人相聚的事。


圖片來源:http://doramax264.com/wp-content/uploads/2012/10/goingmyhome.jpg?2105de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評論] 不要怪學生為什麼不領情,要怪為什麼你的回應自我矛盾

針對330的反黑箱服貿大遊行,馬總統在當天晚上舉行了中外記者會發表其聲名與回應學生團體的要求,在次日與工商團體見面時也重申了這些回應。乍看之下,這些回應似乎好像都與學運方面的訴求有所吻合,但是我個人在多看幾次後卻感受到在邏輯上的矛盾,讓馬總統的四點回應無法前後呼應。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洞見] 從權力政治角度思考克里米亞事件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國際關係的重頭戲是國際體系中大國之間的互動與角力,這包括的不僅是大國之間的直接互動,也包括各國對於任何國際重大事件的回應。克里米亞經過當地人民公投決定加入俄國一事,在國際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其中俄國批准了克里米亞的加入,歐美對此不予承認並制裁俄國,另外中國在此事上則持中立態度。思考為何各方會有不同的態度與立場,其與權力政治下各國對國家利益的盤算有密切的關係。本文擬從此角度來切入,希望能更立體地來討論克里米亞事件的內涵與影響。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評論] 服貿、學運與信心

這幾天不斷地在follow學生佔領立法院的事情,也藉機重新思考了一直以來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以下簡稱《服貿》)的認識。除了反對的意見之外,這幾天也看了一些官方的說法,發現被誤解的部份其實不少,不論是就內容層面或是法律層面而言。我對經貿方面的議題真的不熟,試圖惡補資料老實講也只能人云亦云的,因此我不打算吊書袋講些連自己都搞不懂的東西,只試圖從政治和一個關心公共議題的公民的角度來闡述我自己的看法。

內容可能會有點長,不過我大約分幾個段落來寫。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影評] 大藝術家

片名:大藝術家(The Artist)
年代:2011
導演:Michel Hazanavicius
主要演員:Jean Dujardin(George Valentin)
     Berenice Bejo(Peppy Miller)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洞見] 「笨蛋,問題是政治!」:簡評《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世界銀行的統計,在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最高的國家是摩納哥的163026美元,而最低的兩個國家蒲隆地和剛國民主共和國則連250美元都不到。其中高於20000美元的41的國家中扣除石油產油國,有21個是歐洲國家、5個在亞洲、3個在北美,另外還有紐、澳兩個大洋洲國家;而在不足1500美元的44個國家中,有33個在非洲、10個在亞洲,還有一個加勒比海的海地。同樣身處在全球化的時代下,為何國家跟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差異會這麼大呢?《國家為什麼會失敗:權力、富裕與貧困的根源》一書利用廣大的歷史資料以及極為紮實嚴謹的量化分析,試圖說明為何有些國家富裕而有些國家貧困,其根本的原因就在於政治過程與政治制度的差異所導致的經濟制度與經濟行為上的不同。

2014年3月14日 星期五

[影評] 聽說桐島退社了

片名:聽說桐島退社了(桐島、部活やめるってよ)
導演:吉田大八
年代:2012
主要演員:神木隆之介(前田涼也,電影社)
     橋本愛(東原霞,羽球社)
     東出昌大(菊池宏樹,前棒球社)
     大後壽壽花(澤島亞矢,管樂社)
     山本美月(飯田梨紗)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洞見] 被真主遺忘的民族:漫談緬甸洛興雅人的困境

原文刊於「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新聞導讀] 被真主遺忘的民族:漫談緬甸洛興雅人的困境

近年來隨著緬甸政府陸續釋放政治犯、開放外國資本投資,及更願意投入到國際社會當中,不少國家企業視緬甸為下一個有待開發的市場。但是在經濟發展與對外開放榮景的背後,緬甸政府仍採取軍事與不人道的手段對待其境內的少數民族──洛興雅人可以說是其中遭遇最悲慘的一群。本文希望透過對洛興雅人歷史背景的介紹,將此「無國籍難民」民族介紹給各位,進一步了解在緬甸光明的發展下,有群被當皮球對待的民族於陰影下奮鬥著。

[影評] 落跑教宗

片名:落跑教宗(Habemus Papam)
導演:Nanni Morett
演員:Michel Piccoli

2014年2月27日 星期四

[書評]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Then she smiled as she whispered "MAÑANA"
Never dreaming that we were parting
Then I lied as a whispered "MAÑANA"
'Cause our tomorrow never came

這是節錄自知名的爵士歌手Nut King Cole的一段歌詞,歌名正是「國境之南」(South of the Border),也是書中男主角始和島本在小學時最常聽的一首歌。特別摘錄這段是因為我覺得這段相當符合書中男女主角之間的關係。「MAÑANA」在西文中是指明天的意思,一方期待著還有明天的到來,可以再見到心上人;另外一方則知道已經不會有明天了,但是又不想讓對方難過所以騙她還有明天。

2014年2月25日 星期二

[評論] 紛亂烏克蘭的背景與展望

自2013年11月底開始,烏克蘭發生了被稱為Euromaiden的反總統示威抗議活動,由首都基輔擴大的烏克蘭全境,也由對於總統政策不滿的示威抗議活動,提高成為激烈的流血衝突,乃至於可能導致烏克蘭分裂,是一起更甚於2004-05當年「橙色革命」的大動亂。目前的發展則是,於今年2月21日在歐盟代表的見證下,總統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和反對派領袖──前世界拳王克里欽科(Vitali Klitschko)簽訂停火協議。次日,烏克蘭國會宣佈解除亞努科維奇總理職務,並釋放反對派領袖前總理季莫申科(Yulia Tymoshenko)。亞努科維奇在逃亡海外未果之後,則逃到烏克蘭東部的第二大城哈爾科夫,宣稱這次的示威行動是一場政變、並堅持自己不會辭職。

2014年2月18日 星期二

[書評] 《大美霸權的浮現:後冷戰時期大國政治的邏輯》

明居正教授的著作雖然不算多(不算他在法輪功相關刊物中的撰文),但是大多令人印象深刻,就跟上他的課一樣,對於每個概念都深入淺出地解釋,並且喜好用歷史類比和時事來舉例說明,讓抽象的理論概念得以和大歷史與時事結合。另外就是,他的講課都相當地有條理,光從我從他在「研究與寫作」上所教導的文獻回顧中就學到了許多,更不用說之後研究所有幸聽了他兩門課。明老師在台灣國際關係中可以算是現實主義派的,他在外交上最欣賞的國家是十九世紀的俄國,最欣賞的外交官是俄國的韋特和德國的俾斯麥,另外也多次在課堂上感慨台灣的外交官太「溫良恭儉讓」了。加上他學者風範和不慍不火的個性,讓他常在台大政治的新生中有「優雅的狐狸」之稱。

2014年2月17日 星期一

[書評] 《伊斯坦堡的私生女》(The Bastard of Istanbul)

當初看到這本書的書名的時候,以為會像是《喀布爾之燕》一樣講述中東婦女不平等境遇的小說。看到書背寫道「不過是一本虛構的小說,卻讓作者上了黑名單,再也無法回到伊斯坦堡」時,我連想到的是像《杏仁》的講述西化的伊斯蘭女性追求性解放的言情小說。不過當我讀完之後,證明我事先的想像完全是錯誤的。

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影評+書評] 第八日的蟬

片名:第八日的蟬(八日目の蝉)
導演:成島出
演員:井上真央、永作博美
年代:2011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電影的開頭由法庭上野野宮希和子(永作博美)的自白開始講起,法官問她對於綁架了秋山家的小孩那麼多年,對於秋山一家有什麼要講的話嗎?希和子並沒有道歉,反而感謝了秋山一家,「因為他們讓我體會到育兒的快樂。」正如這部電影當初在日本上映時的廣告詞「對我最溫柔的母親,竟然是綁架我的人」一樣,這部作品雖然是講述綁架犯育兒與當時被綁架的秋山惠理菜(井上真央)成年後的故事,但是其中又多了許多育兒與親情的探討。

[拾慧] 文法複雜程度與講話速度間的關係

Speed of Language – Which is faster – English, Japanese, Chinese or Spanish?

同樣的一句話用各自的語言中講,日文每秒要發最多音節,而中文最少。但是以每個音節的資訊量密集程度來看,中文卻是最多的而日文是最少的。所以研究者的結論是「資訊密集量愈少的語言講起來愈快,而資訊密集量愈多的語言講起來愈慢。」(其中還有西班牙文、義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等納入研究,只是均在兩者中間)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書評] 《魔鬼詩篇》(The Satanic Verses)

這本書可以說是在世界上,特別是在伊斯蘭世界中引起喧然大波的一本書,在於其內容被認為有褻瀆伊斯蘭教的先知穆罕默德之嫌,因此1988年出版以後,當時伊朗的精神領袖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便下令追殺這名作者。雖然作者馬上受到英國政府的庇護,但是這本書的日文譯者受到殺害,義大利文譯者和挪威出版社受到攻擊,於印度、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地也因為此書發生過流寫暴動,甚至針對本書作者魯西迪(Salman Rushdie)還引起英伊之間一度斷交(或許也正因為如此,本書的中譯這是佚名)。雖然1998年伊朗政府對於追殺令有所妥協,魯西迪也不用再躲躲藏藏了,但是事實上追殺令至今依舊有效。據說目前對作者的懸賞金已經高達300萬美元!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影評] 白日夢冒險王

片名:白日夢冒險王 (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
導演:Ben Stiller
演員:Ben Stiller

2014年1月22日 星期三

[評論] 政治立場影響史觀影響課綱

時論─中華民國史觀 名正言順

學弟投在中國時報上的一篇社論。對於其中的內容,個人其實從學術的觀點來看是蠻讚同的,雖然在情感上不一定。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日劇] 新參者SP:沉睡的森林

自從開始看日劇以來,只要是東野圭吾系列改編的我幾乎都不會錯過(過括那部讓我笑到快翻掉的「名偵探的守則」)。阿部寬版的加賀恭一郎系列至今也是每部都有看過,雖然書本原著我只有看過《惡意》和《新參者》兩本而已,但是不論是日劇,第一部SP的「紅色手指」以及電影版的「麒麟之翼」,都讓我相當地印象深刻。也因此當要拍這部SP的時候,立馬就決定這部一定是必看的。

2014年1月9日 星期四

[日劇] Legal High 2

四天內可以讓我看完一部多達十集的日劇,這應該是我有史以來看最快的一部了。畢竟當初在看第一季的時候,古美門研介(堺雅人)加黛真知子(新垣結衣)的組合,以及萬年履敗履戰的三木組真是太好笑了。這一季雖然少了三木組,但是加入了一位希望建立透過審判建立雙贏社會的羽生晴樹(岡田將生),以及古美門身兼要將「世紀惡女」安藤貴和(小雪)由死刑翻轉成無罪的重大任務,這些都讓這一季更讓人期待。

2014年1月2日 星期四

[書評] 《蚱蜢》(グラスホッパー)

「蚱蜢」這個書名,乍看之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作者想要說些什麼?難道是像劉墉的《殺手列傳》一樣講螳螂的故事嗎?但是正如伊坂幸太郎這位作者大部份的書一樣,光看書名是無法猜到作者想要表達什麼的,唯有看過之後才能體會,如同在《死神的精準度》中體會為何死神也有所謂精準度要追求,以及《魔王》中的新生代政治人物所帶來的政治旋風的可怕,「蚱蜢」這麼一個書名也是如此。